看生鲜商品的运输之道
时间: 2024-01-04 13:16:23 | 作者: 安博官网线上平台登录
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相比于欧美日发达国家来说,整体水平都比较低,地区之间的冷链发展也相对不平衡,更多的是布局在一二线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建设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
随着政策的全力支持,产业、资本和技术的多重驱动,冷链物流因电商业、零售业、生鲜业等行业扩张的联动,生长态势和市场规模都迎来雨后春笋般的扩张。不仅在速度上有所提升,在质量上更上一层楼,其效率、综合服务等也慢慢变得受到青睐和重视。
不管是传统物流公司向此分支重磅加码,还是跨界玩家,都开始携资本和上下游的资源自建冷链物流。如果快递公司纷纷入局冷链物流,那么,谁的玩法更受消费者追捧呢?
人人都知,顺丰很早开始从事冷运行业,为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即时性、新鲜性的需求,开始进军到冷链物流的“蓝海”当中。
2014年9月,顺丰集团正式推出“冷运”新品牌,瞄准食品生鲜配送市场。顺丰冷运借助背后顺丰集团的现有物流、电商、门店等丰厚资源的支持,从生鲜速配、大闸蟹专递、冷运仓储、冷运干配、冷运零担、冷运宅配等一系列过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冷链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不单单是修建冷库、装备冷车等那么简单,顺丰冷运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并得到受众一致好评,不单单是背后强大的“双资”支撑,还与顺丰的产品思维、商业开发、迅速占领市场密不可分。
早在2014年11月,顺丰成立了独立的冷链物流事业部,统筹管理全系统中的冷链物流业务,实施垂直一体化管理,对食品、药物等成立专门的事业部,并为此设计了专门的冷链解决方案。现如今,已经开拓了冷运到家、冷运到店、冷运零担、冷运专车、冷运仓储等具体化业务。
并据2018年顺丰的半年报显示,目前冷运网络覆盖139个城市及周边区域,拥有51座食品冷库,食品冷库运营面积达到23.4万平方米;并在设备上配备先进的自动化制冷设备、智能湿温度监控系统、管理与配送一体化冷库;在干线条食品运输干线,贯穿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核心城市;包装上具有高蓄能冷媒温控技术、湿度异常预警监测系统等;并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GROUND陆运资源交易平台衔接车辆GPS全球定位系统及车载温控实时监测系统,与顺丰冷链网络无缝对接。
据财报显示,顺丰食品冷运及医药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达15.28亿,同比增长47.71%,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顺丰食品冷运以高标准的仓库、领先的技术、严格的质量管控,为生鲜饮食业客户提供专业、安全、定制、高效的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覆盖饮食业生产、电商、经销、零售等多个领域。
顺丰冷运的标准化、可复制化产品被推向市场。产品的个性化定制、货机资源的应用、冷链市场的细分等均是顺丰成功的商业逻辑。其他物流公司看到顺丰成功之举,在复制其成功模式的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冷链方面加大布局。
京东物流早在2014年4月就宣布其独立运营,并在2015年,京东物流宣布进入国内生鲜冷链物流配送领域,依靠其背后的国内自营电商京东集团,积极布局冷链物流。
2016年的京东年会上,刘强东就表示将全力发展生鲜冷链,投入100亿元建立覆盖中国所有大中城市的冷藏冷冻一体化B2C网络。运用自身的自建物流配送能力,冷藏冷冻技术,从产地运输、干线运输、仓储,打通冷链物流的每一个步骤,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
据官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京东物流已在10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成都、西安、郑州、南京、杭州)建成13个冷链仓,B2C网络覆盖超过300个城市,仓库日均订单解决能力达百万件。
在温度上,覆盖深冷、冷冻、冷藏、控温、常温五大温层,并设有零下18摄氏度至10摄氏度冷藏车;智能保温箱升级至第四代,材料规格符合美国FDA标准,在WTO范围内流通;在运送过程中,均对于冷藏车、保温设施等实施监测系统。
中通,2016年7月推出的“优鲜送”服务,区别于其他普通件的寄递服务,主要是对于生鲜、水果等具有较高时效和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产品服务。
中通虽然没有顺丰那样强大的运力、技术上的支持,也没有京东物流背后的靠山,但是在“优鲜送”服务上,中通能够最终靠与别的企业合作来完成运输,再者就是在运送过程中加快中转效率。
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贴有“优鲜送”面单的快件,在运送、转运、配送等所有的环节都享有优先权,空运、陆运等各种运力资源以及个转运中心、网点一定要全力配合,通过在揽收、中转和派送的巴枪提醒,第一时间将产品转入下一环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个寄递过程,确保生鲜物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新鲜的姿态。
当然,服务上也是有所提高。各个部门对待“优鲜送”物品必须格外的重视,全部以手递手、轻拿轻放的方式来完成物品交接,即便是节假日也需照常配送。
随着消费升级,互联网和生鲜电商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地发展,2016年10月,圆通速递已经真正开始启动了“2016大闸蟹项目”,进军冷链市场,并正式推出全新板块——圆通冷链。
圆通冷链主要是依据自身的“三大核心科技”(智慧冷链物流系统、可视化监控、温控技术包装)为依托,为生鲜物流提供一站式配送服务体系。整合圆通现有的空运、陆运、仓储资源,并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研发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的全程冷链服务。
据圆通官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运营范围覆盖江浙沪地区及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武汉、长沙、郑州、大连、沈阳、福州、厦门、重庆、昆明等城市的多条干线;圆通冷链自建车队,自有冷藏车30辆,可协调社会资源车辆超500辆;日均运送货物达150吨。
在鲜配、鲜运、鲜仓、冷链包装解决方案上,实现用户的不一样的需求,用科技呈现成本与品质最优组合。
申通、圆通等快递公司与顺丰的差异主要在于细致划分领域,谁能够在细致划分领域中深耕发展,谁就能够更胜一筹。
申通为了扩大规模,扩大业务范畴,2017年,申通快速拓展冷链业务。并在同年4月,成立子公司上海申雪,提供冷藏、冷冻仓储并提供冷链当日配、次日配、隔日配等供应链服务,申通将冷链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发展布局之一,以此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大对冷链物流市场的占领也是为了与其他快递公司竞争市场。
在冷链服务过程中,申雪更加细化了冷链服务,从入库监测、分拣、存储到装卸、包装、配送等细小过程逐一排查隐患;在经营设施上,没有自身投入的技术加码,通过采购立体式货架冷库、国际化冷库叉车、东风国五冷藏车辆等保持冷链环节上的保温操作。
据2018年的申通半年报显示,目前,冷链业务覆盖范围大多分布在在华东的上海、苏州、宁波、南通等城市;冷库仓储方面,平均库存SKU达700余个,库存利用率84.25%,平均日入库量2,100余件,平均日出库量2,700余件;配送方面,总发货车次2,700余车次。
目前,德邦也正在“试水”生鲜市场,刚过去的中秋节中,便开通了自己的“大闸蟹”配送服务。可见,冷链市场对各大快递公司来说还是有巨大“利益”可图的。
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克服很多障碍,例如冷链的基础设施成本过高,而发达国家已经在冷链设施上加大了政府的投资力度;而且在冷链行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各大行业以自身定位为标准;另外,在冷链方面的信息化程度能再一次提升,利用现在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强冷链的运输。
各大快递公司在冷链市场上时效已大幅度的提升,均做到了24小时次日达、48小时隔日达等服务;冷链运送过程中设备也更先进。再加上流通渠道的变革,新零售、餐饮外卖、生鲜电商等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均给快递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冷链市场以后谁主沉浮,并成为行业标杆,可以让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