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打响兰州“四大品牌” 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时间: 2023-11-19 12:14:59 |   作者: 行业新闻

  品牌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实施强省会战略特别的重要。我们要以习关于建设品牌强国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以打响兰州“四大品牌”作为落实甘肃省委强省会战略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壮大省会城市高水平发展的强力引擎。

  黄河是兰州城市发展框架体系的重要支柱,黄河文化是兰州第一标识度,“黄河之滨也很美”已成为兰州的靓丽名片。我们要牢记习“先发力、带好头”的殷殷嘱托,把黄河文化作为兰州旗舰文化开发策略,强化规划引领,挖掘特色风貌,把城市营销思维引入到城市更新行动,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把握城市的发展趋势。从“山、河、湖、园、街、庙、址”提炼凸显黄河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符号,持续倾情打造百里黄河风情线,使其成为最美滨水景观慢行步道绿色长廊。

  对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如中川机场到兰州火车站、兰州高铁站至兰州文化广场等城市主干路、主题公园、城市出入口,又如两岸建筑物、街道立面、城市天际线、通风廊道及景观视廊等、要以城市设计提升景观风貌和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要加快把“读者精品街区”建成高品质网红打卡街区,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青年发展的城乡公共服务空间、活力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等,增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兰州牛肉拉面是享誉国内外的方便快餐品牌。要以向全球知名餐饮品牌进军为目标,大力推动兰州牛肉拉面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品牌价值。以兰州牛肉拉面为引领,带动羊羔肉等兰州老字号地方名吃,以及高原夏菜等土特产精深加工,让八方游客体验兰州美食的特色魅力。尽快出台支持首店经济优惠政策,吸引更加多国际知名品牌、龙头连锁企业来兰开店,在兰州老街、夜市共建特色商业街区,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模式,打造有特色、精而美的夜间经济集聚地,塑造差异化城市品牌。

  以兰石、兰炼、兰化、佛慈制药等企业为龙头,打造一批国内外驰名工业品牌。加快数字兰州建设,充分的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枢纽聚产业、以产业强枢纽,制定更加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在兰州建立出口“一带一路”产品的集散、分拨、中转、销售、结算中心,让“过路水”生利,建“蓄水池”聚财。加强对于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达成的合作协议成果内容研究,加快建成兰州大学中亚大数据研究院,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机遇,充分的发挥“RCEP+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叠加优势,推进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吸引RCER成员国在石化、化肥、橡胶、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合作建立更精细更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加强兰白自创区(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医药创新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五个高地”建设的合作。加强兰州新区、金昌、天水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之间的互通联动,实现与三大陆港、三大空港之间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融合,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带”招商模式,积极引进“一带一路”成员国知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平台,共建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采用“直播+短视频+独立站”打造海外媒体矩阵,扩大兰州品牌影响力。

  在引大引强引头部企业中,率先发布“兰州服务”行业规范和标准,进一步促进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强烈氛围,逐渐完备兰州区域公用品牌评价理论、价值评价标准。加快建设兰州市全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公共服务,增强兰西城市群核心引擎功能。狠抓社区15分钟生活圈建设,推进主要街道、居住区,居住小区,街坊等城市居住空间,形成安全,便捷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发挥“兰洽会”等节会展会品牌,加强对外友城工作,将对外友城工作纳入强省会行动内容。积极向RCEP工商咨询理事会中国委员会申请设立甘肃地方联络办,健全完善协调服务机制。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作为与国际国内机构合作制定“丝路碳”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人和发布者,应加快成立“丝绸之路”国际碳交易中心,在制定和发布“丝路碳”国际标准中提供兰州绿色服务,抢占高水平发展绿色制高点。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安博官网 做特色餐饮运营商

全国咨询热线:00-6525-251